科研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建有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轻质金属材料近净成形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大装备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用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焊接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型电子材料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器件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连续挤压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借助这些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国家、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发展战略,凝练科研方向,培育有显示度的科技成果。在先进轻质金属材料近净成形、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轨道车辆焊接技术、轨道车辆新能源电池、连续挤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707项,科研经费达1.8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奖励20余项;发表论文716篇;出版专著数14部;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形成铁路专有技术及标准30项。
 
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轻质金属材料近净成形
主要研究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材料及近净成形过程关键科学问题。研制高性能轻质金属新材料,独创高效率、低成本、短流程、绿色化连续流变挤压制造工艺和半固态流变铸造一体化成型技术,破解先进轻质金属材料近净成形、通讯器件轻量化等高端零部件制造难题,适应轨道交通强国和双碳战略对先进加工技术的迫切需要,为先进轻质金属材料近净成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及国家基金5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10余项。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主要研究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设计、开发、表面改性、材料制备与加工等。面向中车集团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材料的技术需求,从材料源头研究出发,基于独创的材料成分设计原理,对轨道交通轮轨钢、转向架构架钢、车体、高铁闸片、制动盘等关键材料进行再梳理,推进轨道交通关键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应用,为我国轨道交通关键材料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为中车集团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千人,与中车集团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轨道车辆焊接技术
主要研究轨道车辆先进焊接与连接技术、焊接结构完整性与可靠性、焊接质量智能检测与评定、焊接信息化与智能化等。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成果转化,承担中车集团主机厂焊接工艺与疲劳的科研项目,利用激光-电弧复合焊、等离子-MAG焊、超声相控阵技术解决高速动车组车体、转向架等关键部件的焊接与检测难题,成为中车焊接技术的主要供应商。近五年横向课题经费近4000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4项。
轨道车辆新能源电池
主要研究极端环境下轨道交通车辆用低成本、大功率新能源电池系统,进行新能源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研发等。面向高寒、雨雪、冰霜、灾害等极端天气对轨道交通车辆用新能源应急电池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的重大需求,进行新能源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研发。独创的设计和制备工艺解决了轨道交通车辆用低成本锂电池电极、燃料电池隔膜等关键部件的制备问题。承担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5项。
连续挤压技术与装备
主要研究高铁接触线等各类线材或导线的连续挤压关键技术。拥有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大连康丰科技有限公司,在连续挤压理论、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连挤技术及设备出口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催生了连续挤压设备制造全新产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次。连续挤压技术和装备在轨道交通电磁线行业获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