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080502)
一、学科、专业简介
材料学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学科覆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材料表面工程等技术,重点研究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以及加工过程与材料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开发各种新材料、高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技能。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于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八五”期间被确定为铁道部重点专业。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2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和大连市的计划和基金项目。在氧化铝粉体制备、纳米材料制备及金属表面纳米化、Fe-Mn系合金的反铁磁转变和马氏体相变及电化学性能、复合材料、钢铁材料的强韧化、多孔材料、磁形状记忆合金、海洋涂料、光电功能多层膜、光伏材料、电子材料等方向具有很强的研究基础与实验条件。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一项、辽宁省、教育部和铁道部的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一百多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美国康涅格特大学等。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壮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研究员、美国康涅格特大学L. Shaw教授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材料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掌握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过程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熟悉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控制方法,能够从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金属功能材料
2.纳米材料与技术
3.高性能复合材料
4.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5.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6.表面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材料加工工程是以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冶金、机械、电子等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学科覆盖原来的铸造、焊接和金属塑性加工等专业,研究控制材料的冶金与凝固过程、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外部形状的成型工艺过程,将材料加工成各种零部件及成品。随着计算机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正朝着材料的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取得“材料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博士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4人,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1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和大连市的计划和基金项目。在连续挤压/连续包覆、焊接与连接技术、塑性加工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控制、铸造合金强韧化和铸造工艺及铸件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研究基础与实验条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辽宁省、教育部和铁道部的科技进步奖三十余项。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上百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美国康涅格特大学、法国国立高等机械工程学院、法国里昂科技大学等,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掌握材料加工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并能推进材料加工技术进步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液态金属成型及控制
2.塑性加工与模具技术
3.焊接与连接技术
4.材料加工过程自动控制
5.连续挤压与连续包覆
6.制动材料制造技术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一、学科、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在分子、原子与离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制备与合成,实现材料在不断创新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应用,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其与成分结构的关系,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先进材料和相关器件提供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于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来自于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理系)和较强的研究基础。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其中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承担“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教育厅等多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光电纳米材料制备与技术、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材料和器件、固体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相关材料、多层膜及新型太阳能光伏材料与系统、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涂装防污涂料等。研究内容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强调有直接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本学科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日本崎玉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大显集团等,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顾问教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的研究开发,熟悉材料化学和物理本质及其演变规律,掌握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和性能预测及制备工艺技术,能够从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光电材料与器件
2.新能源材料
3.材料电化学